教育文化
中小学校
军事国防
出国留学
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于1996 年,是直属于教育部的非盈利性事业法人机构。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设委员会和秘书处。委员会为咨询审议机构,秘书处为常设工作机构。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根据国家法律、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管理、使用国家留学基金;用法制和经济手段管理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事务, 合理确定有关资助项目与方式;制定管理规章,发挥基金使用效益;受委托管理各项与国外双边、多边交换或单方奖学金,资助有益于中国教育事业和对外友好关系发展的项目;与境内外相应机构开展交流合作,并接受委托管理有关教育交流和科技合作方面的其它事务。国家留学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,也接受并积极争取国内外捐助。
图书展馆
more+中南大学图书馆由原中南工业大学图书馆、原湖南医科大学图书馆和原长沙铁道学院图书馆合并组成,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。图书馆覆盖5个校区,在用馆舍面积共计约7.5万平方米,设有11个业务部门,拥有24个大型书库、31个阅览室,阅览座位5000多个。截至2017年底,全馆共有在职职工147人,其中正高职称6人,副高职称29人,中级职称72人,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90%以上。中南大学图书馆为教育部首批综合类科技查新单位、中国数字图书馆分馆。截至2017年底,馆藏纸质文献总量454万余册(包括图书、过刊和资料等),电子文献总量1036万余册(包括电子图书、电子期刊折合数、学位论文等),文献信息资源种类多样,内容丰富。馆藏文献重点涵盖冶金、材料、地质、采矿、土木建筑、交通运输、医学等多个学科,建立了连续性的、反映学校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,为学校教学、科研、医疗提供全面、多样化的文献信息服务支持。
浙江图书馆是国内创办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。总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,是国家一级图书馆,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。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杭州藏书楼,1903年杭州藏书楼扩充改建为浙江藏书楼,1909年浙江官书局并入,成立浙江图书馆。1911年接收管理文澜阁及《四库全书》。1912年孤山路馆舍白楼落成,为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专用建筑之一,1913年作为总馆开放。1931年大学路馆舍落成,1932年正式开放并定为总馆。1937年抗战爆发,总馆迁至南田镇(今属温州市文成县),文澜阁《四库全书》迁至贵州地母洞等地。1945年底迁回复馆,以孤山馆舍为总馆。1951年接收著名藏书家刘承幹捐赠的南浔嘉业堂藏书楼(今湖州市南浔区)及藏书。馆名几经变更,1953年确定使用“浙江图书馆”为馆名。1998年曙光路馆舍总馆开放至今。2008年增挂“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”牌子。2015年成立首届理事会,实行以理事会为最高决策和监督层的管理体制。